本书为北部湾近海浮游动物常见种类的实体照片,涵盖了栉板动物门、刺胞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尾索动物门等8个门和1个浮游幼体类的200余种(类)北部湾近海常见浮游动物,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让初学者和社会公众对生活在北部湾近海的浮游动物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对海洋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鸟类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观鸟,是指在鸟类活动和栖息的场所,充分利用眼睛,借助望远镜和鸟类手册等设备和资料,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欣赏鸟类以及研究鸟类各种各样的行为和习性的一种休闲娱乐和科学活动。《广州野外观鸟手册》呈现了300余种广州市可见鸟类
《动物育种和遗传学》是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引进翻译的动物育种与遗传方面的经典著作,由动物育种学家、荷兰遗传资源中心的KorOldenbroek教授和瓦赫宁根大学动物育种和基因组中心的LiesbethvanderWaaij教授合编。全书共分14章,主要介绍了动物育种学导论、动物育种的基础、决定育种目标的因素、育种前的信息收
《随身携带的动物园·上海动物园》从逛动物园的角度出发,带领小读者认识各种动物,本册主要讲述了上海动物园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如缅甸蟒、东方白鹳、斑嘴环企鹅、薮猫等,涉及各种动物类别,既有爬行动物,也有鸟类、哺乳动物,各有特色,以多个知识点的形式介绍了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每家动物园介绍16种园内的明星动物或
本书是“随身携带的动物园”系列中的一本。北京动物园有许多珍稀物种,本书重点介绍了北京动物园的16种特色动物,有城市动物园中唯一的黔金丝猴、黄喉貂,有黑麂种群……以中国本土物种为主,帮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引导游客文明游园,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和环保理念。此外还介绍了物种保护、野化放归以及北京动物园中的百年遗迹
《随身携带的动物园:广州动物园》是一本动物科普绘本,适读年龄5岁-12岁。该书是官方出品实用游园指南,介绍了16种动物,它们或是园内的明星动物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动物。比如黑猩猩、北白颊长臂猿、马来熊、河马、白鹇、海南坡鹿……以中国本土物种为主,帮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引导游客文明游园,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
本书以大熊猫的研究为主题,主要介绍了蜀道特有生物大熊猫的历史记载、形态习性、栖息环境、活动、繁殖、数量与分布、起源演化、饲养繁殖与保护管理,书中深度剖析了大熊猫作为动物保护及研究的优势资源,在生态保护教育领域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以及遗传资源保存贡献了四川方案,为全面推进人与自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并不总是受到大众喜爱,但它们也有独特的生活。青蛙可以是多么不寻常的动物,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奇特的蜥蜴,蛇有哪些特别的行为,哪种动物“从火焰中诞生”,哪种动物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在水面上“奔跑”,哪种动物会向敌人喷射自己的血液……在这本书里,读者不仅能找到上述有趣问题的答案,还会解开许多其他的谜团。通过本书,
本书主要针对食蟹猴生殖与发育毒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毒性研究试验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内容包括食蟹猴的种属介绍、生殖系统解剖学、生殖生理学、发育特点、与人类的相似性、动物福利管理、食蟹猴生殖与发育毒理学研究的常见技术和方法,以及食蟹猴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的生育力观测分析、食蟹猴胚胎-胎仔发育毒性(EFD)与增强围产期毒性(
2020年3月,一群叫“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自然保护区出发,一路向北,到2021年4月16日走出传统栖息地,2021年8月8日,在人类的帮助与引导下开始南归,重新回到传统栖息地。“短鼻家族”亚洲象群的这次北上南归,经普洱、玉溪、红河、昆明等地,里程超过1300公里。旅途中象群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