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南宋书棚本与江湖派研究,涉及陈起、张良臣等江湖诗人生平事迹考证,书棚本唐人小集、南宋群贤小集、《江湖前后续集》《江湖集》等江湖派基本文献研究;第二部分是元代文学文献整理,在对海内外公藏元刻本进行目录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元刻元人别集进行叙录,并对《全元文》所收虞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张光芒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启蒙文化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李欧梵先生关于张爱玲文学现象的评论及随笔。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张爱玲,可不容易,“传奇女子”“才女”,在本书中,作者李欧梵用了“苍凉”和“世故”来形容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是作者关于张爱玲的电影评论。
本书将主要对当代文学插图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考察,考察的对象也包括为“五四运动”之后的进步文学和革命文学所配的插图,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文学插图。其中的特殊之处在于,插图画家除了对这些文学作品相当熟悉之外,有不少人还是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并且与文学作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本书考察的范围包括创作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不囿于以往西周传统典籍和出土文献的研究范围,特别重视“文献中的文献”的文学价值,使系统的文学研究深入到西周文献之中,扭转西周文献主体上限于历史、哲学研究范畴的局面,强化西周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能够较全面真实地呈现西周文学的发展面貌,正确评价西周文献的价值。笔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西周文,通过对西周文的文学渊源
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的关心和支持下,《轨迹——2017至2018年福建冯梦龙研究纪事》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它以翔实的材料,真实记录了福建省在近两年(2017—2018年)推进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历程。对冯梦龙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它不失为一本融时代性、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好书。这是集体创
本书共收入与广西古代文学及文化相关的论文30余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总论”,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论述广西文学在晚清的崛起,广西乡邦文学研究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广西诗派的形成、特点及其意义;二是“文学典籍研究”,主要研究广西文学史上著名的总集、选集及一些有特色的著作;三是“文学家族研究”,主要研究广西历史上的著名文学家族;
自20世纪新时期农民进城谋生为社会主潮以来,以农民工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打工文学应运而生。文学创作“无非是在空间的改变中寻找悲哀与欢乐,寻找种种主题与种种美学趣味”,任何故事也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因此,本书主要立足于空间叙事的角度,对新时期以来的打工文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探究打工文学的“打工作家”与“主流作家”不同的创作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本书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些“边缘”作家和重要作家的“边缘”话题为研究对象,摭拾有关材料并进行简要述评,对于完善文学史版图有一定的意义。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着重于作家,从“边缘”视角论析徐盈、陶雄、老舍、巴金、穆时英、沈从文等作家;第二辑着重于作品,解读洪深的《包得行》、端木蕻良的《新都花絮》、何顿的《来生再见》、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