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的形成及其功业;金莲川藩府文人的心态与情怀;金莲川藩府文人诗歌创作研究;金莲川藩府文人的文章、词曲的研究以及藩府文人文学创作与元初北方文坛等。
《中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实践》一书通过认真梳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从中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诗经》、白居易诗歌、《西厢记》《牡丹亭》《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五四诗歌、鲁迅小说、先锋小说等,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方法和批评术语对中国文学中所呈现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细致准确
本书梳理和描绘了特定地域空间里的作家群像,关注了许多具地方影响力的中小文人,总结他们的创作成果,如永嘉、台州、吉州、临江军等。对这些作家群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主要特征,如两浙路的清雅词风、江南地区浮家泛宅意识、温州地域文化自觉、永嘉文派的兴起与衰落等。从地域文化视角解读宋代文学史的部分内容。
《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意在讨论友谊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中唐文学如何表现友谊的,文人友谊对中唐文学革新产生的影响。全书五章围绕着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切入友谊与文学的互动,第一章考察了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友谊话语,以及中唐友谊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唐科举文化、文人文化的“去中心化”、中唐文人的责任感与改革精神对中
本书是在旧版《楚辞名篇鉴赏辞典》一书基础上做的升级改造产品,是新改造的“文学经典鉴赏”系列丛书之一。“文学经典鉴赏”系列旨在对中国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经典著作进行饶有趣味的赏析,以求帮助现代人从众多优秀的古代文学经典中获得美好的阅读体验,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精华丛书之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声名煊赫,于诗、赋、小品文、古文领域都卓然成家,名篇众多,本书收录了其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和诸多专家的精彩鉴赏文。所收名篇涵盖诗、赋、文几大类,较全面地反映了陶渊明在文学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鉴赏文则出自赵昌平、骆玉明等当代名家之手,深
中国一流作家和知名学者罕见联手为你严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不朽经典十大生命主题,百部经典名作从文学看人生,洞见经典,体悟人生从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半生缘》,到当代耳熟能详的《白鹿原》《长恨歌》《平凡的世界》……每部作品有名师们的独特解读,只有通晓“每一部作品讲了什么”,才能更好地读透它们。每一部文学作
黄侃于1913年到1918年在北大任教期间,首次将《文心雕龙》引入国内大学的讲台,这些讲义最终汇集成《文心雕龙札记》。 在书中,黄侃依照刘勰《文心雕龙》篇目,共写成31篇札记,集考证、校注、简评于一身,提出了自己的解读,全方位地阐述了其中的精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章学理论,既是一部总结传统学术研究的集大成者,亦是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一方面是在外力的刺激下,触发本土文化既有的原力和生机;另一方面,则是本土文化在自身的生成演进过程中,对于外来文化的主动选择。纵览百年来中外文化文学交流史,外来与本土、西潮与新潮之间并非单纯的影响与被影响,或所谓“冲击—回应”模式所能概括,而是一个彼此间由不尽平等到日趋平等的对话过程,体现出“互为主体
本书是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推出的系列研究著作,聚焦于我国近期的文艺发展中的热点现象和评论重心,解读其内在的成因、路径和根源,通过深入地分析和阐释,从而形成了解和认识当下文艺领域进展状况的一个指南。本书基于将作品与评论两个方面聚合起来探析的考虑,着重关注文艺创作动态和评论(衍生出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的热点,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