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浦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本书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史为主题,围绕上海浦东的历史、开放、发展选材,涉及上海浦东历史的方方面,资料详实可靠,语言凝练,表述得当,为学界了解上海浦东历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史学参考。既是一部书写浦东开发开放的大众读物,也是一部展现上海浦东发展变迁的史料宝库。在宣传浦东地方文化
《秘书监志》,又称《元秘书志》、《秘书志》,全书十一卷,内容分以职制、禄秩、印章、廨宇、公移、分监、什物、纸札、食本、公使、守兵、工匠、杂录、纂修、秘书库、司天监、兴文署、进贺、题名等十九门,为元代官修政书。元末至正(1341-1368)年间王士点、商企翁编撰。本书向以钞本传世,是一部汇集元代秘书监及其隶属机构天文台的
《历代名画记》为唐张彦远所撰,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绘画通史。张彦远以其独有的真见灼识,在上至先秦,下迄晚唐的历史时段中,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弘大而广博的天地,其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承载先生对此部名著进行了详细译注,成《历代名画记译注》一书,体例合理,文字晓畅,大大方便了读者了解中
本书讲述印度从公元前3300年至今的历史,包括文明伊始、吠陀天启、孔雀帝国、西北入侵等十章,每一章对应一个历史阶段,并介绍各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文化遗产,分析对当代印度的影响。
《古代中国与亚洲文明》为“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是由作者在长期深入研究我国古代与亚洲文明之后,将诸多学术研究成果收集、整理,最终编纂而成的。《古代中国与亚洲文明》内容主要包括徙多河考、唐宋之际龟兹地区的文化转型问题、早期的察合台汗国、11-13世纪中亚社会经济研究、古代东西贸易中的中国陶瓷、中国古代图籍中的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文化专家井上章一考察京都历史/日本人文的集大成之作。作者视角新锐,由京都这座千年古都放眼全国,剖析京都的历史地位对日本全境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作者深入浅出,由明治维新迁都东京至近日日本文化厅欲迁至京都,将京都与东京的关系娓娓道来。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与历史文脉,逐一解开国外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对于日
本书以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方式,依照时间顺序,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将贾希利亚时代到马穆鲁克王朝的阿拉伯古代历史串联起来。
本书通过古波斯和古印度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献,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波斯和古代印度的历史,触摸古代文明。
本书用晓畅的文字,以世界文明大潮为经络,阐述以黄河和长江为主体的东亚文明中心从诞生、成长、传承、发扬到转型的全过程,对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东亚文明与世界其他主要文明潮流发生的联系,以及彼此经过交流、碰撞、更新达到融和的历史作综合评述。整部作品视野广阔,将中国文明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舞台上,要言不烦地叙述中华文明以及东亚文
格尔茨在本书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描绘了东南亚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并将它与近代以来的现代国家形态和理念交相映照。他沿着马克斯?韦伯式的理路,从历史资料和田野经验中建构了一种“剧场”式的国家形态:各种大大小小的国王以自身的地位、礼仪和形象为根基,营造出相应的国家形象,其中疆界等现代国家中的关键因素反而不是那么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