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全书分为上古、中古、近世三编,以时间线索为经,以绘画流派、画家、绘画技法线索为纬,系统地介绍了自尧舜时代至民国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涵盖了历代绘画事业的兴衰、各画家的渊源流派等内容。该书是中国绘画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对中国绘画史进行了初步梳
《名家名画欣赏》精心收录了全球10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世界名画。按画家的国籍可以分为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名家名画,第2章~第11章按画家活跃年代及画作绘制时间进行排序,每幅画都标明了绘画类型、作者、创作时间、尺寸规格、收藏地点等信息
《画里画外中西名画里的艺术精神》是一本探索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心灵之作。作者杨琪先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分析,带领读者进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书中不仅从技法、色彩等层面对经典画作进行了精辟解读,还通过对创作背景、文化脉络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艺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作品,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
本书以猫拟人的形式重现中国名画和中国名画家。可爱百变的猫穿越进了不同朝代中的名画,用不一样的形式来表现中国名画及其背后的故事。本书展示了多幅猫拟人中国名画,包括《洛神赋图》《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消夏图》等,并介绍了名画和名画家背后的艺术故事。本书在继承和
本书以唐代绘画中的色彩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深化和跨越式的方法论,较为全面地揭示和解决了以唐代为中心的中国古代色彩艺术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它以色彩为着力点,同时又连接了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使得读者能够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探究、思考唐代绘画的色彩成就。该书结合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唐代绘画与敦煌艺术,从
本书是一本丰子恺讲述绘画的基本原理、技法及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对比的书。丰子恺先生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漫画家,同时是一位艺术教育家。本书辑自丰子恺先生过往的艺术论著,以通俗语言系统阐述绘画基本原理与鉴赏方法。为什么学习绘画都要从素描开始?为什么基本的绘画练习总要以人体石膏像为对象?如何判断一幅画的优劣,画得越像就越好吗?
本书以丰子恺过往西方绘画讲义与著作为底本,以清晰逻辑汇集整理。本书中,丰子恺先生系统地整理了现代西方绘画艺术递变与发展,梳理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美术的各个主要流派,介绍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各流派发展更迭的过程。这其中有润物无声的缓步更迭,也有长久蓄势后的颠覆性爆发,但无论何种变化,艺术始终是一个时代人们人生观、自然观
文人画如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诗、书、画、印结合的方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范式?怎样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与吴派?如何看待寺观壁画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以独立画家为纲的叙事方法延续了传统画史的局限,由于不把宏观历史潮流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难免会出现见木不见林之感。写作者对画家的选择也多因循传统看法,习惯
本书是一本讲述卢浮宫馆藏精品画作的图书。书中,杰出的法籍华裔学者、作家程抱一邀请我们一同前往卢浮宫展开探索。他带领我们重新发现藏在其中的各种伟大精品的神秘和精彩,从乔托、达·芬奇,到普桑、德拉克洛瓦、戈雅、伦勃朗乃至透纳,西方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众多伟大人物,在作者微妙、透彻而充满激情的文字中依次走到读者眼前。程抱一向我们
\"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话语简淡,近时亲密,远时断语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