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60、70年代,在女权主义运动和新史学的推动下,西方妇女史研究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自20世纪8090年代起,妇女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妇女史逐渐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性的领域。本书就主要围绕专题研究、理论方法、论坛、述评和学术前沿等栏目收集和汇总新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
性别制度的出现由来已久,它是所有其他社会制度赖以成立的前提。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性别史研究著作的书评8篇,评论对象为公开出版、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的性别史研究著作。作者从女性文献史观出发,尝试用书评暨对话的方式,对罗新《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李志生《唐虢国夫人:文本与日常生活》、高世瑜《唐代妇女》(
本书用二十个日常生活物件书写了一部有趣且不同寻常的女性主义抗争史。以20个具象的物件——街垒、枪、拼贴字报、报刊;投票箱、花环、法国民法典、银行卡;避孕物品、衣架、堕胎物品、月经用品;“面包与玫瑰”、家电;长裤、口袋、裙撑、紧身胸衣、胸罩、头巾——为线索,书写了法国的“女性主义200年”,构建出了法国女性从街头到家庭,
“黄石作品精选”收录其代表作,视野辽阔,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展现了黄石对民俗、神话、历史等学科的研究和探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现代民俗学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妇女生活史话》揭示了历史上女性的真实生活,精选了黄石有关女性社会角色、日常生活、情感活动等研究性文章。书中文章多写于20世纪20、30年代,在西学东渐、
本书分析了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指出传统的两性平等观念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性别间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来理解性别不平等问题,女性解放不应仅仅局限于争取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和地位,而是要放在整个人类解放的框架下来考量。传统女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实际上背离了真正的解放
回顾中国女性的历史境况,晚清女性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其所经历的变化可被直观地描述为从“幽闭”到“出走”:深居闺阁的社会事实和道德意义自晚清开始被完全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调自由、释放的现代性气质。在晚清女性走出内闱的过程中,报刊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嵌入了她们的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 本书从“报刊与晚清
《女性与疯狂》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中的一部颇具代表意义的女性主义作品。切斯勒以古希腊神话中诸女神的命运为隐喻,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入手,以女性与疯狂为主题,列举了19世纪中期以后,近百年来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女性的生存状态,矛头直指轻视、剥削、践踏、污名化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批驳了男权社会的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系统反映、全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佤族妇女与经济;佤族妇女与参政;佤族妇女与婚姻;佤族妇女与家庭;佤族妇女与生育;佤族妇女与教育;佤族妇女与服饰;佤族妇女与娱乐;佤族妇女与饮食等。
20世纪初,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成为中国女性自由独立的偶像,却也被扭曲和利用。本书梳理了娜拉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演变的历史,剖析中国女性解放与复杂现实之间的关系:维新人士提倡女子教育,要求她们贡献社会;新文化运动倡导女性独立,忽略其个性与诉求;五四新青年鼓励女性反抗包办婚姻,却未改善社会环境;解放运动号召女性投身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