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特征分析,到干旱危险性评估和干旱影响因素分析,再到干旱对社会经济影响的风险评估,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对比性较强的SSP126、SSP245和SSP585三种情景下干旱及其影响的时空分异特征,尤其是不同农业区的时空分异特征。本书对理解气候变化在干旱风险评估和防范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制定气候变化适
本书围绕长江上游区域气候变化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990~2020年长江上游地区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不同等级降水强度、降水次数,以及干旱少雨、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的多尺度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通过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评估不同模式对长江上游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在优选多模式模拟的基础上
本书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积雪及风吹雪为主题,针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风雪流结构特征和风吹雪二次分配变化规律,以及积雪消融对土壤水热状况和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提出了内蒙古草原雪害防治原则与策略,构建了草原雪害防治体系。本书是本课题组多年来对内蒙古草原积雪及风吹雪防治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可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积雪
本书对区域气候模拟和预估研究进行系统介绍,内容包括区域气候模式作为重要动力降尺度工具的原理、区域气候模式的评估方法、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评估及预估结果、误差订正及不确定性分析等。
区域气候不仅受局地大气物理过程的直接控制,还受到全球大尺度因子的调控。本书旨在阐释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些大尺度因子变化对区域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影响。本书内容涵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基础、影响区域气候的季风系统、影响区域气候的大气环流因子、影响区域气候的海温模态、海冰和积雪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等多个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强对流及闪电灾害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参加科考的五个单位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全书共10章,主要论述拉萨和那曲外场观测及其雷暴与闪电的物理特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雷暴、闪电和强闪电活动特征,高原东部地形过渡区域和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统计等。
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复杂地表环境下热红外遥感建模核心理论与方法的专著,主要包含以下七个部分:①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模型间对比;②山地场景(单一坡、复合坡)下的植被辐射传输建模;③城市场景热红外辐射建模及城市建筑-植被复合场景建模;④地表辐射方向性的时空特征分析;⑤温度角度归一化方法,涵盖光学-热红外耦
本书是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效应为主题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宄任务的成果。从近两万年、近两千年历史演变及近代气候变化的视角,综合剖析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及季风、中高纬度系统变化对高原气候格局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近年来暖湿化趋势的观测事实、成因及对植被区域性特征的影响和青藏高原灾害天气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变
深入研究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过程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干旱、降低干旱发生风险、减轻干旱灾害强度。当前气象-水文干旱传递过程的研究热点在于二者间关联性及响应时间的定量表征,但是对于何种条件下气象干旱引发水文干旱以及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特征存在怎样的放大/衰减关系等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受流域气候、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
《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立体书》是"POP-UP呦呦童人文立体书”系列之一。POP-UP人文立体书系列全4册,包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的建筑》《我们的中国》《长江黄河》,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立体书的形式,让小读者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感受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