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数字孪生智能泵站发展现状及历史演变历程,包括智能泵站的发展背景、概念、特征、技术架构等,详细阐述了智能专业模型、泵站机组全生命周期监测与智能诊断评估、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管理、智能调控经济运行模式、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包括构建泵站三维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建立泵站全生命监测
本书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新材料”丛书之分册。本书基于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成果,针对用植树造林的新材料———复相介质导水材料,系统论述复相介质的设计与特征参数测定、水流体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结构动力学,以及基于复相介质导水材料的
本书系统介绍作者近年来在深埋引水隧洞围岩-支护系统时效力学特性与长期稳定性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依托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埋深最大的水工隧洞——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的工程背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深埋引水隧洞结构性态原位监测方法、深埋引水隧洞开挖损伤围岩蠕变特性测试分析方法、深埋引水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物理模型试验
本书在广泛收集当前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深埋长引水隧洞勘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水利水电深埋长引水隧洞的勘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深埋长引水隧洞的勘测手段、勘测方法和勘测技术,全面梳理了引水隧洞常见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完成的多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为典型案例
本书共分四篇,即总体布置、工程施工、金结与机电,以及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述、平面布置、引水隧洞及调压井、溶洞处理工程施工、压力管道土建工程施工、厂房系统土建工程施工、钻孔与灌浆工程施工、金属结构及埋件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文明施工措施等。
本书全面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防洪区缺陷现状和新型工业城市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城市防洪排涝泵站实际建设条件和内河流域防洪排涝系统的整体性,以达到防洪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论述大型箱涵顶管法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穿堤建筑中的应用,水泵更换安装故障调试和运行过程可视化安全监测研究,大口径贯
本书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关键性工程,其中长达4.25km的穿黄隧洞采用盾构机施工,横穿黄河河床,是中线总干渠的咽喉。穿黄隧洞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需面对河床游动、深度冲淤、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高压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本书针对
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围绕南水北调中线超大型输水渡槽设计与施工,系统总结工程建设实践成果。全书共分6章,内容涵盖超大型输水渡槽关键技术研究、典型渡槽设计、超大型输水渡槽施工与运行等,重点介绍南水北调中线超大型输水渡槽设计关键技术
本译本为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统一组织翻译的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系列译本之一。2023年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以2023年第5号公告予以公布。本译本是根据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NB/T10390—2020翻译的,著作权归国家能源局所有。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议
静力法是早期采用的分析方法,该理论最初由日本学者大房森吉在1899年提出。其假设结构各个部分与地震力具有相同的振动,把地震运动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地震力)看作静力施加在结构上进行结构线弹性静力计算。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把地震加速度看作是结构破坏的单一因素有其局限性,因为这样就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结构的动力特性。只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