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因果推断的方法及其应用,共八章。第1章重点阐述了潜在结果框架与结构因果模型,为全书内容奠定基础。第2章介绍了多种经典因果推断的基本方法,包括倾向得分法、匹配法、回归法、双稳健估计法、工具变量法以及阴性对照法等。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深人探讨多个因果推断的前沿主题。第3章讨论了基于多模型整合的稳健估计方法,
唐代玄奘先后译讲《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其弟子纷纷为此二论注疏,形成唐代因明注疏体系,是汉传因明研究首次达至高潮的理论成果。本书在原典古籍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论证视角,系统分析因明唐疏的论证机制、论式和论证规则,力图应用因明唐疏论证理论分析辩经,使属于“冷门绝学”范畴的古典逻辑理论——因明能以较为系统的形态呈现
国内外对公共知识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涉及多主体之间的认知、约定、博弈等问题时提出的概念。本书从多主体、知识与行为三个角度探讨了公共知识是什么、与协同行为的关系,以及主体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导致的公共知识悖论及其弱化的方法
逻辑学通识讲义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实用科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与表达思想,还能使我们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与更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逻辑学的探究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的客观认知,有助于我们减少内耗,获得生活必需的松弛感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对逻辑学的探究,有助于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在面对纷杂的
本书在单模态语言的基础上,引入和使用多模态语言、介绍了一些模态逻辑中目前比较新的、流行的概念和方法,如:加标转移结构、互模拟等,有助于学生了解《模态逻辑》发展的前沿,学习《模态逻辑》的最新知识,掌握最新的概念和方法。
本书将帮助读者:学习如何理解因果推断的基本概念。将业务问题定义为因果推断问题。理解偏差如何干扰因果推断。学习因果效应如何能够因人而异。将相同客户不同时间的观测用于因果推断。在随机化不可行的时候利用地理和回溯实验。检验非遵从性偏差和效应稀释。
本书是一本清晰、简洁、实用、有趣的论证规则手册,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增补修订4次,被翻译成11种文字。在许多大学、高中的批判性思维、议论文写作课程及各种考试中,被奉为经典。书中运用大量易于理解、趣味性十足、生活化的例证,归纳了50条必须遵循的论证规则,涵盖了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论证。全书首先阐述了构建论证的通则如何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因明源于印度,传于中国、东亚,乃至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术。印度因明又以陈那为分界,分为新、古二阶段。本书研究的印度古因明是从较宽泛的意义上的,不限于印度佛教因明,也包括中古印度的正理论及其他各派的的哲学、逻辑思想,亦包括知识论、辩学、过失论的内容。印度古因明是新因明的直接来源,本书通过对古因明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更新框架来构造祈使句的形式语义,给出有效性概念,刻画涉及到祈使句的有效推理形式。力结构描述了主体所受祈使力的状态。力结构对应自由选择,其是主体完成力结构的方式。祈使句对应力结构。说一个祈使句的结果是之前的力结构与这个祈使句对应的力结构的合并,除非这两个力结构不相容。一个力结构接受一个祈使句当且仅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