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把1913-1945年的美国对外关系视为解决(国家)身份困惑与追求(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作者王立新在兼顾这一时期重大国际事件和外交政策的同时,主要考察了美国在20世纪初期崛起为世界强国,如何思考和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和国际角色,
王巨新编著的《清代中缅关系》的研究思路为:系统全面地论述清代中缅关系历史发展变化,在深入考察两国政治交往的同时,也讨论两国政治交往影响下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在论述两国中央层面交往的同时,也注意分析两国地方层面的往来及边境事务交涉;在研究缅甸贡期、贡道、贡物及清朝赐予、敕封等朝贡制度本身的同时,也注意对制度实
本报告围绕联合国在国际安全、全球治理、人权问题、发展合作、机构改革、国际法治等等领域的工作,全面论述了联合国在2013—2014年取得的成就,并对其面临的各类挑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更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读懂中国农业》系统论述总结中国农业发展的“十高”与“十低”特征,并相应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与十大战略选择。农业劳动力“高龄化”,需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实施职业农民培养战略;土地经营“高分散”,应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战略;农业生产“高成本”,须多渠道纾解成本压力,实施成本与价格调控战略;农业财政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是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作者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以锐利的眼光和坚实的思维,权威地阐述了美国在冷战后世界上的战略利益。布热津斯基博士在综合分析欧亚大陆地缘战略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时,提出了不少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独到见解,着重分析了美国的霸权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征、范围和深度,欧亚各
本书是第一部针对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现状做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专业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同国内七家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完成。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先生担任总顾问,中国公共外交的首倡者之一、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担任主编。书中从政府、民间机构、企业界、媒体界、理论界、城市、不同国家等多个主体角度,对我国当前公共外交的
本书收录了《略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美国新闻处在华宣传活动研究(1945-1949)》、《近30年国外学术界越南战争研究综述》等文章。
《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论述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它关注越、老、缅、暹和苏禄与清朝的朝贡关系,探讨朝贡活动停止的真正原因。在东南亚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的过程中,《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关注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侵略东南亚国家的反应,探讨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贸易关系的性质。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国
《国际关系学概要/经典教材教参系列》意在对国际关系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构,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是一部优秀的国际关系学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教材。 《国际关系学概要/经典教材教参系列》通过借鉴经济学的成果,尝试构建国家行为理论以及预期与国际战争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起探讨国际格局与国家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
罗俊翀编*的《移民的政治参与(美籍华人与美中关系研究)》从美国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参与为切入单,围绕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美籍华人参与美中关系的资源、路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全面论述美籍华人的政治参与及其对美中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本书以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和少数族裔群体参与美国与其祖籍国对外事务为背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