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从雪山走来,冲出高山深谷,在中国的版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V字,然后一路向东,奔腾万里,倾泻入海,造就了壮美秀丽的自然地理景观,也书写了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篇章。本书采用艺术与百科融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长江流域文明发展的脉络和特色。图书正面是长卷式全景大图,背面则是知识点,以空间为线索,以
在这本书中,作者回溯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开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包括雅典、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威尼斯、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和上海,它们都是特定时代里作为贸易和文化焦点的大城市。虽然是我们建造了城市,但城市却反过来
在当代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地理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从综合的角度集中解释这一人文主义方法的尝试。本书集合了该领域权威作者的作品,全方位、全角度地阐释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从自然、建设、文化、饮食四个方面,展示了我国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非遗文化、民俗风情、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等内在的全景式画面。
本书是作者谢彬赴新疆考察财政期间所写的考察日记,是对当时沿途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社会诸方面情况的真实记述。作者逐日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参照地方志及前人著作,历述有关背景,综括所经之处的山川地理风貌和简要历史状况。同时作者对新疆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观察和思考,充满了作者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
书稿收入两位外交官夫人写的对喀什噶尔回忆的作品。凯瑟琳·马噶特尼的《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写于1931年)以作者1898年踏上旅途开始,以回到故乡作结,记述了作者一家在喀什噶尔的生活经历,重点体现对喀什噶尔人和城市及乡村的回忆。戴安娜·西普顿的《古老的土地》(写于1950年)中写了喀喇昆仑的道路和民情。书中
书稿主要记录了1932—1933年新疆社会基本情况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作者前往塔城、伊犁以及苏联等地的所见所感。作者作为见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客观记述了新疆从杨增新、金树仁时期到盛世才时期(由相对安定到战乱不休的历史时期),因马仲英祸乱新疆所蒙受的战火之灾及“四一二”政变、第二政变等历史事件,是研究和了解新疆
《新疆是个好地方——导游词》为一部新疆旅游景区导游词,共由17个章节组成,涵盖3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书稿分章节首先对新疆各行政区域的概况及主要景区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各行政区域内以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广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蓝湖泊和民族风情、文物古迹遗址等为资源的主要景点从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历
本书稿是“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西北边荒布道记”,第二部分“西北行”,第三部分“甘肃胜迹”。其中第一部分记录了三位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布道的修女所展开的地理考察、记录的风俗民情,向人们展示了当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西北边疆的社会现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收录了十余篇由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本书稿是“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是林竞自民国七年(1918)十一月十三日从北京出发,前往中国大西北,直到民国八年(1919)八月十五日抵达归化(今呼和浩特市)的考察日记。内容涉及当时考察沿线西北各地的居民村落、山川河流、土地人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自然植被、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民情风俗、农田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