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一段惊心动魄的香港回归较量史,一部鲜为人知的中欧外交风云录! 1984年,中英达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但英国并不甘心撤出香港—— 90年代初英方修建香港新机场,是想留给未来特区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 回归前夕,英方加紧推行香港政改方案,意欲何为? 回归之后的特区治理,毫无
根据文献来源,《钓鱼岛问题文献集:英国外交档案与日藏美国文件》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英国外交档案中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档案,二是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钓鱼岛档案资料,三是冲绳县立公文书馆收集的美国文书,四是马英九当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节选,《钓鱼岛问题文献集:英国外交档案与日藏美国文件》收为附录。 英国外交档案中有关钓鱼岛问
本册为《钓鱼岛问题文献集》之“日本档案与文献”册,分为官方档案和古籍文献两个部分,分别收录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所藏的日本官方档案,以及日本的古籍文献。这些档案和古籍文献,既可从中看出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也证明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非琉球国之领土。此外,本册
近代中国的准条约是洋务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初以电信、铁路、开矿等近代工业为内容,与近代化议题密切相关。由于准条约涉及对外经济事务,在外交职责划分并不清晰的晚清时期,企业在很多时候承担起对外交涉的职能,并由此演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政府责任或国家责任。甲午战争以后,尤其是义和团运动后,准条约与近代化
《作为实践的安全:话语分析与波斯尼亚战争》发展了关于身份与对外政策的后结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系统阐述了如何利用话语分析这一方法来研究身份与对外政策。后结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持话语本体论和话语认识论观点,认为身份与对外政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建构关系。该书对身份、对外政策和话语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理论探讨后,明确
今天,象征着某种国际正义的“人权”正为无数理想主义者们所青睐。它为我们带来了一幅更美好的人道主义社会的图景。尽管人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植根于历史与文化深处的普适价值,塞缪尔?莫恩却指出,这一激发了诸多社会运动的理念是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为人熟知的。在《zui后的乌托邦》这部颇具开创性的作品中,莫恩试图阐明人权观念如何
本书不局限于传统外交史范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利用了大量的中外文献,从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到原始的文件资料。内容包括1917年至1945年的国际关系、194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时的国际关系、20世纪90年代至2015年的国际关系三个部分。
本书主要利用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新近解密的档案文献,并注重各国档案的比较和互证。在扎实的档案文献基础之上,对亚洲冷战中的重大事件进行详尽的描述和探析,揭示冷战时期国际体系的演变、国内政治的发展和双边关系的互动对亚洲冷战的形态和进程的影响。
《中东问题研究》为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以中东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辑刊,内容涉及中东历史、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它将成为我国中东研究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又一重要平台,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中东研究事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辑设中东政治与外交、中国与中东关系、古代埃及历史、中亚研究、书评等栏目。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本辑对于2015年中国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