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厦门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的学术论文集,以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囊括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领域内容。在理论探索方面,既有诸如个税扣缴义务的合宪性探讨,也有对功能主义刑法观视角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研究;在法律实务问题研究方面,包含民法典不动产抵押权与利用权的竞存顺位解释论、航空客运合同交易习惯的识别与适
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或一个区域的法系中,法律形式和司法技术最能反映相应法制文明的特质。本书共有10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成就以及中华法系的基本特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帝制时期法律形式的种类、关系及其变迁,分设五章;下篇则专注于研究帝制时期的司法样式,对帝制时期的比类逻辑、中道司法价值、
本书以法的三个核心常识,即法是一种社会现象、法是权威的、法是为了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和分析范式统领全书,用大量的日常事例生动地说明各种法律概念,并让对立的观点相互争论。本书首先剖析了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中各种法的本质理论,然后以公共利益为纽带确立典型法律制度中的三个基本角色(臣民、立法者和法官)的身份特征及其责任、义务,从
本卷聚焦柏拉图经典著作中的正义理论,分为“理念世界的灵魂与正义”“城邦国家的质料与形式”“理想国的承继与续造”三编,深刻剖析柏拉图《王制》《法律篇》《理想国》中对德性、法理和正义问题的经典阐释及三者的辩证关系,同时书中对霍布斯、哈特、富勒等学者的学说也有涉及,使读者徜徉于经典之中,领略法理之美。
福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但其法律思想一直未得到系统阐释与挖掘,甚至其观点也频遭误解。本书在详尽梳理福柯权力理论谱系的基础上,尝试着将他提出的权力概念与法律理论进行链接,不仅澄清学界对福柯的误解,提出福柯自身独特的生命政治法律观,并试图在福柯式方法论启发下对治理、权利、法治等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学命题提出新
北大法学院新一代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具备海外留学经历,在教学沙龙中,他们引领国内经验与国外经验交流碰撞,为解决国内法学教育问题、探索教学改革深水区点明方向。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各位老师不仅展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范例,同样总结了域外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想性和前瞻性互现。本次出版的《北大法学沙龙·壹》
本书是范忠信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法系寻根之作”,曾获得中国法学界的最高奖钱端升奖。本书并未局限于晦涩难懂的陈条旧令,讲述中国古代法律之历史,而是得抽丝剥茧,去其躯体,得其精神。本书从中国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地理环境与中华法律传统的关系、小农经济与中华法律传统的关系、宗法社会与中华法律传统的关系、中国法律思想的伦理属性
本书内容为讲义类的专题形式,每一讲内容围绕一个法理学领域的专题展开,议题由浅入深,重点在于对法学本科生进行法理学的启蒙和学习导引,使之对该学科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学习的具体指引和参考。该书写作风格拟偏轻松阅读,架构区别于传统教材大部头的篇章节结构,以小而精的形式取胜,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法理学的路径和参考。
全书包含十五篇翻译自英文的法律实证研究经典论文,均发表于美国顶尖期刊。这是中文世界第一本认真编译外文法律实证研究经典文献的读本,适合对法律实证研究有兴趣的学子、法学者、实务家、社会科学家,依照兴趣各取所需。全书分五编,各编前均有编者撰写的导读,铺垫选读论文的具体贡献与知识背景。本书内容由十二位兼有法学与社会科学训练、且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数字法哲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理论结晶。受技术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在传统法学研究领域中引入“计算性思维”,学术界开启了以数学式的科学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的帷幕。在此背景下本书从数字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构建与实践即数字空间体系中以更为宏观的角度构建起基于“数据要素”为对象的代码化法律规范体系,进而通过算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