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仅能够被理解为基督宗教内部新的认信形式的产生以及历史进程中世俗化的开端,而且更能够被理解为古典法哲学的拓展。 他在天主教学术训练的背景与传统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唯独恩宠、唯独信仰与唯独《圣经》之神学与哲学思想,探讨了自然法与自由概念的来源,将实证法视为上帝介入此间世界的直接表现,在奥古
本书通过晚清乡土教民(以华北天主教为中心)的宗教信仰及其与中国民间文化的互动关系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描述和分析,由此展现中西文化在中国基层社会冲突与交融的景观。所谓“教民”是指接受了教会正式的皈依仪式即洗礼仪式的中国居民。短缺状态才是乡民入教的根本原因。中国传统的神?o信仰传统和天命观,影响了教民对“神”或“天主”教义的理
总序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TheInternationalCenterforStudiesofChineseCivilization,ICSCC)成立于2012年3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平台,旨在依托本校深厚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我们知道,自明末利
这是一部颇具原创性的深刻著作。作者把现代性追溯到中世纪晚期,认为从唯名论革命开始的西方神学传统的内部张力是现代形而上学、科学、政治、宗教哲学、人类学、虚无主义等等的真正发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和现代思想分别对应着把人、神、自然置于存在者领域的优先地位。本书能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和目前的哲学、科学
传统认为,新约书卷《使徒行传》中的叙事来自基督教的历史记忆,或至少来自对口传传说的记录。但《模仿荷马》挑战了这一认识,主张《使徒行传》中的故事来源是荷马史诗,而非早期的基督教传说。 作者首先设定了六个鉴别文学模仿的可靠标准,然后挑选出《使徒行传》中的四个故事作为切面,参照这些标准,一一评估它们与荷马史诗之间是否存
《在期待之中》是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娜·薇依的书信及文集。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在西方神秘主义思想史上,西蒙娜·薇依的思想占有独特的地位,既表达出西方神秘主义的诸种基本共性,亦表达出她自己独具
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重负与神恩》是西蒙娜·薇依的重要著作。 《重负与神恩》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而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在薇依去世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
本书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展开,考察不同时期江苏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ism)的时代背景、教派分布、神学思想和社会服务的状况,同时,也论及对江苏基督教乃至全国基督教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于江苏基督教历史的研究,一方面从纵向上把握江苏基督教的来龙去脉、盛衰得失,另一方面从横向上了解江苏基督教与本地政治、社会、文
本书为《希腊化和中世纪早期哲学经典集成》丛书之一种。本书原作者为古罗马的皇帝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于公元387年在米兰受洗,从这作为平信徒的*初时期开始,一直到后来成为希波主教,对《创世记》里的创世故事如何理解的问题一直不断地萦绕在他脑海。他之所以如此痴迷于这个问题,原因不难发现。他年轻时在迦太基曾是摩尼教的旁听者,这段经
本书聚焦卫礼贤的翻译思想,依托2万张珍贵的firsthand史料,首度对卫礼贤的翻译方法和理念进行了系统研究。而对如此大量的卫礼贤手稿、书信、日记、译稿、报告、讲义、期刊、杂志等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这本身在国内外也是首次。这些档案绝大多数从未披露,如卫礼贤与蔡元培、胡适、徐志摩、王国维等人多次起草的《北京东方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