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是傅汝林教授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中医理论研究的成果。如归脾冲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活血化瘀六法"、"补肾调肝化瘀法"的治疗经验等,在内科疑难病特别是血液病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且具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对当前中医药研究在继承、创新和发展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研究新安医学众多著作,提炼出新安医学治疗痹病相关学术思想,挖掘出新安医学治痹医论医话,精选出新安医学痹病治疗方药精华,评析新安医家痹病治疗医案等,为新安医学痹病研究奠定基础。本书结构体系分为三大块,分别为:1、医论医话精选;2、方药精选;3、医案精选。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瘫痪、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治疗颇为棘手,而中医中药在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本书总结了李广文教授在师承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诊治此类疾病的成熟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方药运用体会方面,论述深刻具体,指导性强,彰显了名师风范。
本书从介绍脾胃的功能、作用着手,之后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察言观色”辨别出自己的脾胃是否健康,哪些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脾胃健康,哪些不良的饮食会伤害到脾胃以及吃哪些食物能调理脾胃。 胃病易得却不易治,经常反复发作,而且很多治疗手段都仅仅是缓解胃病表现出的症状而并非根治,所以中国有句俗话叫:“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也就是说,
痛风病患者饱受疾病折磨,他们总是好一阵坏一阵,到底该怎样吃才能将痛风控制在不痛苦的范围内?这是许多痛风病患者急于了解和必须知道的知识,为此,我们特意编撰此书,为痛风病患者提供饮食食材推荐和饮食食谱推荐,帮助他们解除或缓解病痛。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痛风病的病因、预防等基本知识,让读者对痛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为读者提供
《高血压一餐2克盐美味食谱》关注高血压“发病率增高,控制率极低”的现状,以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有利于高血压控制为目标,以“清淡饮食标准化,低盐食谱美味化”为设计理念,以“一餐食盐量为2克、三餐控制在6克”为食谱设计标准,在亚洲传统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营养学平衡膳食原则,用心创作了80多款低盐美味食谱,读
唐祖宣从事中医药事业50余载,在四肢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研制成国家级新药。因此我们对其50余年医案、医话、医论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成书。对中医药继承和发展开拓了思路,对中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本书为元代著名医学家王好古所撰,初稿于金正大八年辛卯(1231年),后重撰于蒙古太宗九年丁酉(1237年)。凡12卷,以十二经为纲,首述伤寒,附以杂病。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参酌补充张元素、李东垣等法。选方多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并附有自订的验方。
《玉机辨症》系清代医家柯琴、改斋氏纂,全书分上、下两部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症综合17):玉机辨症》选择明代医家刘纯《玉机微义》五十卷中的内科杂症和妇科杂病的内容,分为滞下、疟、中风、伤风、疠风、风痫、破伤风、内伤、痰饮、头眩、吐酸一吞酸附一、痞满、咳逆、痉、泄泻、损伤、寒、暑、湿、燥、火、热一发热附一、痹、厥、
《医宗备要》为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主要阐述了中医脉学理论与诊脉要领,续引《濒湖脉学〉脉理之精要卷中以《四言举要》为纲领,详论脉理并诸脉所主病证,以及各病辨脉论证之法;卷下以问答的形式对伤寒五法详加论述,并引述五运六气及五味补泻理论。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八年己巳(1869)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