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文学宏观考察方面,专著认为,当代历史文学可分为“十七年”、“新时期”、“跨世纪转型期”和“新世纪”四个阶段,其中体现出一条从“革命文化”到“执政文化”的创作思潮演变线索。对于历史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专著采用文学成就与文化意义相结合的评价思路进行了探讨。专著还对《李自成》、唐浩明“晚清三部曲”、《白门柳》、《张居正》
魏际昌先生是胡适先生的早期硕士研究生,秉承胡适先生的治学和研究理念,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生著作颇丰,但大部分成果未能整理出版。已刊行的专著有《桐城古文派小史》《“灵”的飞扬与“色”的绚丽——美在〈屈赋〉的我见》《<诗><佹诗>荀?屈两赋的渊源试探》等。其余如诗集《紫庵诗草》《紫庵诗草续编》、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收入洪子诚教授近年的16篇文章,围绕中国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讨论当代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学的参照中来定位自身:一方面,外国文学是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的重要资源,参与了当代文学形态的生成;另一方面,对外国文学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影响、制约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研究
本书为北大教授钱志熙先生的代表作,初版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国内较早聚焦于生命观以研究古代文学的著作。书中以历史分期与主题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从原始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生命本体论与生命价值论)的发生发展历史,阐述了生命观在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上的表现。相比旧版,增订本在篇幅和论述上更为宏大周密,全书
本书为汪涌豪教授的代表性著作,聚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范畴,分专题对范畴的质性特点、统序连带、耦合方式及其孤行与通用的情况、感官用语的援用等内容作了深入探讨,同时对主体论、形式论范畴及其观念之缘起、与时代的关系以及范畴的潜体系特征等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另外对像“圆”“涩”“闲”“躁”“声色”“格韵”等处于不同序列的具体范
本书考述了隋唐之际居于河汾的王通、王度、王绩、王勃等王氏家族作家群主要成员的生平、著述,探讨了他们对于唐代小说、诗歌、辭赋、骈文等文体发展所作的贡献,考察了魏晋风度对王氏家族成员的影响及其在隋唐之际的转变,剖析了该家族对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讨论了王通的“三教可一”思想及其王氏家族文学的融合精神,并对王氏家族文学繁荣的原
古典文学研究(第五辑)
本书涵盖了中华诗文名篇,分为《诗经》、乐府诗、魏晋南北朝篇、唐宋诗词篇、元明清篇、经典古文篇、现当代诗歌篇、现当代散文篇。
《且行且思》一书题材丰富,包含论文、散文、戏曲、歌曲等作品,是作者从事文艺工作多年,对基层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的生动实践和勤于思考的结晶。第一辑“学以致用”系列论文阐述了作者对于文艺工作的认识和见解。一篇篇读来,从中都是葛树人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思考得来的结果。结合基层的工作实践,葛树人将一些相对抽象的
本书两位作者均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邱美琼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胡建次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目录汇编与学术史考察”首席专家。本书收集了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