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除绪言外,共分为十八章,第一章至第七章为无机化学部分,内容包括溶液的浓度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分散系与粗分散系、电极电位、物质结构基础配位化合物。第八章至第十八章为有机化学部分,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概述.经和卤代烃、醇、酚、壁,醛、酮、服,按
《无机化学实验》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础知识,包括绪论、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等。第二部分为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共20个。第三部分为附录,主要收录了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常见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我国化学试剂的等级和常用酸碱指示剂等。本书介绍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物性参数、实验项目等。
本书分为14章,第1-8章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包括化学反应方向和速率、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等)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学等)。第9-12章主要介绍元素性质,重视基本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应用的论述,突出对各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比较、归纳和综合。第13、14章分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版)(唐宗薰主编)的配套参考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与教材同步,对各章的要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给以进一步的说明。第二部分为习题选解,选择部分教材习题作出解答。第三部分为阅读材料,依据教材内容,将一些疑难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较深入的讨论,其中也涉及学
《仪器分析》在保留第一版教材注重基础、精选内容、强化技能等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分析学科的发展及教学需求和生产实际,同时根据其他院校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进行修订再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其他分析方法,着
本书全面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相关理论与技术,综合论述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团队在该领域近20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生物学原理与机制、电化学界面、功能拓展、系统构建四部分,共12章。全书从电能生物膜构建、功能材料与界面反应过程、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污染物转化及能源化、水
本书包括光谱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分析法四部分内容,共24章,分别是仪器分析概述、光谱分析法导论、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分析化学法导论、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和库仑
《普通化学》在保持第一版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增减,使之合理衔接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以及满足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绪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水溶液化学、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电化学及金属腐蚀、元素化学与材料、高分子化
《分析化学》共包括11个项目27个任务,主要内容有分析化学测定基础、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每个任务后面还添加了学习延展材料,以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每个项目均配有教学课件、动画、视频等数字化资源。
《无机化学实验》划分为7个模块,前两个模块为无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及相应的练习实验,包括7个实验题目。模块三为物理化学常数测定实验,包括5个实验题目。模块四为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包括3个实验题目。模块五为元素性质实验,包括6个实验题目。模块六为无机化合物制备与提纯实验,包括6个实验题目。模块七为应用性、设计性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