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翔从事文学评论工作20余年。他的评论文章,既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具备建设性和启示性,是能对今天及未来的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影响。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收入了《精神困境与文学分析》《中国文学是没有希望的——批判小说》等12篇文章,主要是文学领域的相关评论和研究,其价值和意义在当代文学中是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下篇收
《文学内外》是作者刘小新参与文艺学与世界华文文学讨论部分文章的自选集。依据内容,概略地分为以下三个小辑:理论思考、华文文学批评和台湾文学论。第一辑力图以历史化和脉络化为方法重新阐释当代文艺理论的几个问题和概念。第二辑聚焦世界华文文学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第三辑为台湾文学研究,集中讨论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
本书是李玲个人作品集。第一辑是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细读。第二辑是关于几位中外现当代知识分子文化立场的阐释,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问各人的文化心理,并努力把个体文化心理放在与时代洪流的关系中观察。第三辑是各类书评、序言、短论。着重关注的,仍然是性别议题和知识分子议题。第四辑是演讲稿、网络对话和译文。演讲稿和网络对话均
美国汉学家詹姆斯·罗伯特·海陶玮(JamesRobertHightower,1915-2006),曾长期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汉学特别是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本书以海陶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汉学成果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始档案和文献,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海陶玮汉学做一个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揭示
本书是上海财经大学本科通识课经典阅读与历史文化传承模块课程使用教材。本教材通过梳理百年文学发展的脉络,精选有代表性作家若干经典名篇,如鲁迅、沈从文、余华、莫言等作家的小说,五四以来的诗歌、散文名篇,当代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在宏观上把握百年文学的脉络、特征、成就,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要义与艺术特色
本书稿汇编了南京大学文学院葛飞教授近几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重要的学术成果。收录的文章主要内容涉及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20世纪30年代文学活动研究、文艺思潮研究等,集中反映了该学者的学术风貌。按照研究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周氏兄弟研究,涉及对鲁迅左翼身份的分析、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印研究、鲁迅书简研究、周作
李渔是中国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著作《闲情偶寄》的词曲、演习二部,涉及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演员训练等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其中,又以他在编剧理论方面的贡献更为引人瞩目。以往,戏剧理论界对李渔结构第一编剧理论的研究,往往是就理论谈理论,缺乏与李渔创作实践的结合。本文从李渔的《笠翁十种曲》中,重
《黑龙江文学发展报告(2022)》对2021年的黑龙江文学发展动态,对黑龙江作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背景下,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文学实践中,所进行的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奋力书写地域文学新篇章的突出成就,对黑龙江文学大事件、文学批评与研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韩愈文集自宋代以来即成为了各文学大家辑校、注释、评点的重点对象,但相对于辑校、注释方面的整理与研究成果,对其评点的整理与研究则因学界的长期忽视而成果不彰。本书从搜集、整理韩愈文集原始文献资料出发,以历代对韩愈古文评点作为研究对象,将韩愈古文评点的发展过程分为发轫和奠基期(宋代篇)、兴盛和拓深期(明代篇)、繁荣和巅峰期(
《元代文学散论》为元代文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查洪德教授写就,由反映查先生对学术真知灼见的40余篇学术论文、序文和专访合集而成,文字内容涵盖了元代文学(诗歌、戏曲、文论、文集)、文人精神、民族关系、文学思潮、文化现象、具体作家作品,深入论述了元代文风、世风、文学观念变迁发展及对元代文学研究的思辨,尤其“附录”发论深刻,廓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