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椿芳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涉及领域广泛,涉及语种丰富,散见于各类报刊、图书,从未系统整理出版过。今年是姜椿芳诞辰100周年,为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姜椿芳的创作和翻译成就,编者对这些著译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中央编译局文库:姜椿芳文集(第1卷)》。
本书共分语言文学篇、文献学篇、辞书学篇、编辑出版篇、散文杂著篇、自序和自述篇六篇。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献学方法;文学史料的层位;史料学与文学史料学等。 《潘树广自选集》正文分为“语言文学”、“文献学”、“辞书学”、“编辑出版”、“散文杂著”、“自序与自述”六类,另有作者著述
《启功全集(修订版)(套装共20卷)》包括诗文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录及口述历史,选辑了启功先生创作的绘画、书法精品。除努力汇集启功先生各个时期发表的著作、散论和书画作品之外,《启功全集(修订版)(套装共20卷)》的一个特点是收集了启功先生不曾发表的文字和书
《学鉴(第5辑)》共分“古典新论”、“经史抉微”、“诸子新证”、“四库专论”、“典籍辨伪”、“文化创新”六个栏目,收录文章九篇,除《生命心理学导论(修订版)》外,均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专论,或宏观阐发元典之精义,或微观辨析古著之真伪,言之有据,成一家之言。七位学者均为当代中青年才俊,均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本集所收录的文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一套《人文通识讲演录》,源于东南大学盛况空前的人文学术讲演活动——“人文大讲座”,东南大学坚持十年之久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饱含着中国当代人文学界第一流学者们的深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是中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珍贵见证。在策划这一套丛书的时候,我们重点突出其中的人文含量和知识含量,因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研究丛书:饶学十论(辑)(第3种)》主要内容包括:论饶家样——读《莫高余馥》、《得其专倪》与《光普照》、论宗颐琴心、选堂先生与选学“礼经”责我开生面——选堂先生论礼的“宇宙义”及“礼”与“史”的关联、《西南文化创世纪》与近东巴比仑创世纪的比较研究等。
《走进历史深处》收录20篇纪实文章,记述了上海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联结,如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如《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出版,译者陈望道在“一大”时曾被选为上海地区代表;如设在上海的党史“中央文库”;如曾经是革命熔炉的上海大学;如思南路上的周公馆,多伦路上的左联旧址;如在南昌路48号那所抚育革命后代的大同幼稚
《上图讲座3:思想的享受》主要内容包括:绣像小说:图文之间的历史、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古今藏书善本观的异同及今日市场、悲欢自酬:中国的文人情怀、学习历史感悟人生、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专业阅读与非专业阅读等。
《裘锡圭学术文集(套装共6卷)》是裘锡圭先生平生学术文章的一个总集,共六卷:第一卷《甲骨文卷》,第二卷《简牍帛书卷》,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第四卷《语言文字与古文献卷》,第五卷《古代历史、思想、民俗卷》,第六卷《杂著卷》。全书三百万字,繁体横排,其中多数文章有作者根据新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所加“编按”,为目前裘先
在以往三十余年间,作者葛剑雄在人口史、移民史、统一和分裂、历史疆域、地图测绘、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通过若干专著或普及性学术著作发表。《人文书系:人文千秋》所选,都是在这些专著之外的。除学术方面外,还涉及教育、信仰等社会问题,但也是从学术视角出发的,符合“最能体现自家学术心得及贡献”,“有较大的接受面”的编撰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