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医籍中国汉译文献丛书》收录中国学者用汉语翻译的日本学者所著医学著作,涉及医学总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药物学等,如(日本)石川光昭著,沐绍良译《医学史话》,(日本)田村化三郎著,丁福保、徐云编译《身之肥瘦法》,日本神户延
本书以关爱人类、关爱生命为立足点,回顾国内外对灾难医学救援伦理问题的讨论,并结合编者自身参与多次突发事件救援的实践,对灾难发生前、灾难发生时和灾难发生后三个阶段存在的医学救援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灾难医学伦理文化提出了新的设想,为灾难医学伦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读写篇章和人文篇章,通识教育与医学人文协调发展,围绕知识导向与价值认同、技能发展与思维塑造、家国情怀与融通中外的教学目标,开展教材主题的选材研发,将蕴含在教材中的医学人文元素显性化。十个单元主题分别对应十大医学人文主题,每个单元文章均对标教材主题。读写篇章围绕单元主题,从医学人文视角全新切入,并运用时代
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有医学传播学的定义、医学传播学的特点与研究范围、西医和中医传播学的历史与现状、医学传播学与健康传播学的关系、医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医学传播的基本模型、医学科普文章写作、医学科普项目设计、中医药传播、“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发展情况及社会评价、不同环境下的医学传播实践、医学传播新形态等,书末附有实践课内
一个医生的序言(二)
本书反映了关于中医地方流派——虞山医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流派的学术理论和方药特色作了阐述,主要介绍虞山医派及其代表性医家的主要观点、诊疗特色及影响,梳理虞山医者的学术思想,突出虞山医派对温病学派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张仲景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数十个世纪以来,医学领域有着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避免过度医疗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就是说,医学为治愈而生,而非为痛苦而生。但是,从人类在数万年前为生存发明原始的医疗手段,至今天不断追求技术飞跃和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医疗从业者是否已经遗忘了治愈这一最基本的目的和理念?本书带读者快速回顾了人类医学发展的进程,从农耕时代的医疗萌芽、
本书共14章,每一章有两个部分:学员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在前三章中,讨论了医学文献的基本类型和来源、医学文献的存储方法以及医学文献的常用检索步骤。从第4章到第9章,重点介绍如何检索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诊断准确性研究、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此外,关于上述研究的以下主题也作了深入介绍:研究
本教材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医学人文学理论及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吸收各校开展医学人文学教学实践的成果、经验及反思,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医学人文溯源与回归。主要介绍医学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异化危机与医学人文回归以及医学人文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篇:医学人文范畴。简要概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伦理视角的医学人文。第三篇:医
本教材加强医学伦理与临床的联系,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适用于地方医学院校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2版教材自2018年春季出版至今,已经近五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