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论坛(第54辑)》包括海商法专题实务研究案例分析法谈法议五大板块内容,对当前的一些实务及学术范围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重点文章包括《民事诉讼时效规则并入海事诉讼法律问题研究《我国城市更新中的土地所有权确权:问题与出路》《认罪认罚制度的程序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试点为视角》《制造强国战
《法理复兴之光》收录的十二篇论文,前九篇是法理研究的全新代表性成果,从法理的思维层面,到宪法修订和国家政治中的基础法理和核心法理,再到穿梭于民法、刑法体系以及司法实践之中的具体法理,呈现了法理研究由思维到存在、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的体系性和融贯性;后三篇是法理研究行动计划三次会议的述评,集中呈现了法理研究行动计划
《历史与法理学研究》是布莱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做系列研究的成果,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他在1870年到1893年间作为牛津大学市民法钦定讲座教授期间的讲稿内容。原书初版于1901年,分上、下两卷,包含文章十六篇(外加两篇演讲文),中译本翻译了其中前十篇。前十篇有着非常集中的主题,即布莱斯所谓的“政治宪法”。布莱斯以其对于历史
本书以法律职业人员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为中心,对我国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伦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全面阐述。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法律职业人员基本伦理、法官职业伦理、检察官职业伦理、律师职业伦理、公证员职业伦理和其他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伦理,其中重点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职业伦理。附录内容《意大利法律职业伦理法典》,也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学术散论或随笔集。内容包括这期间作者的读书(文)杂记、序跋文字、学术随感、学术演讲以及学术访谈等。作为一部学术散论集,其形散而神不散。在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中,作者基本围绕其专业志趣法哲学,特别是民间法研究而展开。这些篇章短小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浓缩性地表达着作者的思想。它与作者既有的《法林望道》《法林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有关法律的理论与学说。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客观历史为依据,论述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实现依法治国服务。
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加速度的时代,加速度的发展对于所有的行业或职业而言都是挑战,信息革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法律,法律的立、改、废已是常态,各国的立法机关从没有像现在那么忙碌。《京师法学》第十二卷聚焦科技发展与未来法治,主题研讨数据与隐私保护、专家系统、网络舆情与政府应对、个人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主权的全
实践性法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担当法律人角色或者在对法律案例进行观察、剖析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目前各法学院校开设的各种实践教学课程中,法律实证研究方法都是其中的重点和精髓之一。《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场域、样本与经验》主要讲述法律实证研究的伦理规范与审查方法、基本范畴与基本功能、学术简史与未来挑战、规划设计
《法义》是柏拉图*长的著作,以探讨政制与礼法为主旨。在西方法哲学史上,柏拉图首次考察了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学基础、立法与德性等根本问题。本文集选编了潘戈、拉克斯等著名学者的十一篇论文,集中探讨柏拉图《法义》关于立法与德性的问题,主要关注柏拉图这几个方面的论述:首先,立法不应着眼于战争的胜利和财富,亦即基于*的和片面的德性(
中国有哪些代表性法律思想?当下,我们如何更好地批判、继承和借鉴这些法律思想?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法律思想,堪称中国法律思想百科全书。作者力图“将思想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叙述大量个案的基础上对思想进行阐述和分析,启发读者对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的思考。本书不是单纯的“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大量我国古代典籍中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