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奥尔夫生平及其音乐风格简介;第二章是介绍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民族性、原本性等八个特点;第三章是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嗓音、听力、动作、器乐训练等主要内容;第四章是关于奥尔夫教育理念的三个哲学问题;第五章从应用的角度阐述幼儿、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到老年各个阶段教学现状及其实施策略;第六章对
本书分为结构诗学研究,音乐的观念及形式化程序,作曲基本法则,理论、创作与教学,表达与修辞,其他六个部分,收录了《结构分析学导引》《德彪西:印象的抽象表述观念及其新变奏方式和意识流结构》《音乐分析学的任务与使命》等文章。
本书分为生态音乐学方向、田野工作方向、批判的方向、文本的方向四部分,内容包括:为何是梭罗;生态音乐学中的批判理论;音乐、电视广告与全球能源产业的绿色定位;生态批评与英格兰传统民间音乐等。
本书以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基底,以高校音乐教育创新为导向,对高校音乐教育与创新思维展开论述。开篇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做了概述,让读者对其有大致的了解;介绍了世界著名音乐教育体系;深入详细地介绍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与改革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高校音
本书是针对全国大专院校在校生编写的美育教材,由高校一线教师及民间艺人共同编写。本书强调审美教育、素质教育、思维和方法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内容以西南地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传播主体,包括白族,傣族、羌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彝族、土家族、藏族等。本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
厦门是一座音乐之岛,鼓浪屿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此外,本土既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又有受到西洋音乐启蒙而萌生和发展的新音乐。本书精心采撷厦门音乐相关的艺术表演场所、音乐学校、音乐团队和音乐文化活动的点点滴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梳理厦门音乐文化历史脉络,展现音乐之岛的无穷魅力
本书为学术专著。中国蒙古族音乐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从蒙古族音乐学资料形成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音乐研究理论音乐学的形成与发展,再到如今蒙古族音乐学研究的多元发展阶段,蒙古族音乐的研究,经历了百年历程。“蒙古族音乐学术史”这一项目正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蒙古族音乐研究走过的百年历程。本书从“蒙古族民歌的搜集与整理”
音乐艺术本质上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以其真实的才能展示实现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艺术。本书分别从解读音乐表演、音乐表演发展历史与风格流派以及音乐表演的新方式等内容论述了音乐表演艺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和解决表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音乐表演理论的教学和表演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书分析了表演艺术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阐述了声
这是一本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早期学科发展史的资料辑录成果,将昙华林时代和桂子山的20世纪50年代这两段历史,作为本校音乐学科发展的“前史”。期望此书能为后续撰写规范完整的“华大”音乐学科发展史,提供可用的史料砖石。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确立,将因地制宜,以“桂子山”这个具有审美意象的地域文化标识作为叙事背景,以华中师范大
为纪念瓦格纳诞辰210周年,本选题作为对中国音乐学界瓦格纳研究的历时回顾和成果汇总,从1983年以来各音乐理论学刊中整理遴选了音乐分析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哲学等领域里代表性和范式性的瓦格纳研究文论,共计30篇。其中论题涉及瓦格纳音乐艺术的整体史学研究、技术本体的个案研究、创作观念的思想研究和文化研究等,体现出长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