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自宋代以后即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 近年来,从上到下,日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相关内容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就包括论语。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论语》内容,但一般都体现为教材上哪些点
本书以十一讲的结构系统梳理了墨子的生平、思想体系及历史影响,内容涵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哲学、逻辑、科技、军事等领域,全面展现了墨子作为先秦思想巨匠的多维面貌。全书以墨子的“生平—思想—影响”为逻辑主线,从个体经历到理论建构,再延伸至历史传承,符合普及读物的认知规律。各章节下设细分主题(如“尚贤”“非攻”“节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其学问“博大恢宏,幽微警警”(钱穆语)。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造精神,撰著了多部经史著作,其中关于《周易》的诠释最为全面、深刻。本书将王夫之置于明清学术嬗变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四圣一揆”“乾坤并建”“占学一理”“彖爻一致”的解易原理,尤其注重他寓理学于经学之中,象数与义理、价值与知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经》中的诸多卦爻辞明确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法律现象。从这些法律之象中钩沉掘隐,我们只能拾得当时证据现象的浮光掠影,不可能窥其全貌。但以卦爻辞反映的文化思想与其他有关史料相互印证,让我们较为清晰地领略到我们伟大民族数千年前证据法文化的先进水准。 本文通过采用二重证据法、文献研究法、训诂法、象数法、高
本书分上经、下经两部分,每次讲读一卦,对六十四卦的卦象、义理进行深研与阐发,每卦分“导读”“讲解”“答疑”“小结”“读卦诗词”五个部分,引领读者领悟中国哲学智慧的精髓。
本书是一部“论”“解”结合的老学研究著作。全书由上卷和下卷两部分构成。上卷主要论述老子哲学所取得的思想成果,从哲学本体论(论“道”之内涵及构成)、价值观(论“德”之师法“自然”的道德价值观)和方法论(论“思”之老子哲学唯物辩证思想观念)三个方面,结合现代哲学和科技的发展,作了深入的析理和探索性发掘。下卷结合上卷所形成的
《〈大学〉讲习录》,是山河大地系列讲习之一。山河大地读书会自2017年开始,每日凌晨讲习经典;截至2022年,完成十六部经典的讲习,笔记累计近五百万言。此部讲习,从2019年11月1日讲至11月30日,共三十讲。讲习以疏通文义、去繁就简、反求诸己为读书法,超越自说自话式的注
本书主要集中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范畴,即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其中,“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自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论语》便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给万历皇帝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
潘又泉,多年研究老子文化,担任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副会长,退休之后,历经数载,用两千多方次石料,刻下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全文。本次拟将其两位孙女拟将其30年前印制的《道德经刻译》加上英译内容后重新出版。《道德经刻译》以篆刻的形式将《道德经》各章内容逐句进行了刻印,篆刻时采用了多种书法字体,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对于各
老子所著《道德经》以道和德为纲,涉及修身、治国、用兵、处世,被誉为万经之王。战略管理专家冯唐,研读中国古籍数十年,以成事学角度讲透《道德经》在现代生活的应用:成事之道,将帝王治国驭人之术,化为当代管理方法论;成事之德,把修身处世之学,化为现代人可实操的心法;本书十余万字,冯唐白话翻译《道德经》,通俗易懂,以自身20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