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荟萃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历史上《近思录》文献的六百余种代表性版本,对这些版本做叙录,剖析版本递序、分辨版本源流、详解版本形态、判断版本价值,体例科学,考辨详尽,文献丰富,判断精准。本项目除版本叙录外,兼有考证,提高了古籍版本整理的学术含量。并配以精美书影,便于读者直观感受。本项目在《近思录》文献版本领域做到了集大
本书内容包括:子华子卷上、阳城胥渠问、孔子赠、北宫子仕、虎会问、晏子、子华子卷下、晏子问党、执中、大道、北宫意问、神气、原书附录、《子华子》汇评。
法显是东晋名僧,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是中国第一位游历海外取经求法的高僧。他从天竺经辗转游历,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后增补为《佛国记》(即《法显传》)。历代流传多种法显传记。本书结合历史记载,首先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简述了法显的生平
泰州学派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流派,在阳明后学中可谓富有革新精神和平民意识的一支。它的存在犹如一条河流,以王艮讲学授徒为滥觞,不断发展壮大,到王栋、王襞、颜钧、何心隐、罗汝芳等一代高似一代,形成波澜壮阔之势,继而余波荡漾远及李贽、焦竑等豪举之士、宿学巨儒,直至终汇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海。泰州学派美学立足于先儒
《茶香室经说》为《俞樾全集》中的一种,共十六卷,系俞樾晚年著作。《经说》是俞樾评阅课卷及与门下士往复讲论,没有触发,随笔记录,积久岁多,自称随笔记录,但仍属典型的解经著作。俞樾的经学研究以乾嘉皖派汉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为依归,反映了他通经致用治经治学的宗旨,体现了他治经治学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