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打破时空界限、地理界限,选取了杜甫、李白、李贺、木心、辛波斯卡、博尔赫斯等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记录了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一生。那些伟大的诗篇来自诗人们无数欢欣和至暗的时刻。通过这些故事,你或许能重新认识这些诗人,就像重新认识一位老朋友,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他曾有过和你同样的悲
本书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小说写作的第一现场,捕捉新世纪诺奖作家的创作生态,梳理跨文化写作背后的集体记忆与认同,聚焦女性、家庭、历史、帝国等21世纪的热点议题,重新审视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及其背后的激情与荒谬、矛盾与挣扎,进而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
本专著研究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是诗歌翻译主体境界,探讨诗歌翻译主体(作者、译者)的审美理想、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审美判断与境界的关系。第二章是诗歌翻译的意象与境界,探讨诗歌翻译中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文化意象、人物意象)的再现与境界的关系。第三章是诗歌翻译的审美意境与境界,探讨诗歌翻译中审美意境(儒家
《以文学为业》挖掘出了长久以来我们已经遗忘的、曾经创造了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学体系的理念与争论。杰拉尔德·格拉夫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文化体系的激烈碰撞,以及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是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的。文学研究者的观点分歧往往不为本科生所知,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人们假定,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的老师通过争论
跨国主义思潮对过去三十多年的人文社会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引发了包括文学研究在内的众多学科的跨国转向。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跨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渊源与发展,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考察;然后以美国文学的跨国主义研究为代表,集中阐释了跨国主义文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继而借助两个案例,对霍桑的跨国民族主义与《红字》、汤亭亭的移
本书是刘益善所做的文学讲座合集,旨在鼓励青年学生与文学爱好者踏上写作的道路,用文学记录生活,反映时代发展、丰富精神世界,书中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读书与人生、红色写作、短篇小说技巧等内容,并对一些湖北知名的作家作品予以分析,可以视为对湖北文学发展的一次回顾与展望,对了解湖北文学的发展历程、学习写作相关技巧以及推动湖北文学的繁
科幻文学已诞生两百多年,中国科幻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幻的发展,离不开对世界科幻经典的学习。本书汇聚了30位科幻作家对31部科幻经典的阅读心得,传达了作家们对今日世界的忧思,带有相当鲜明的当下印记。所谓的经典,是那些在我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时会想到的作品,因而能够常读常新,读者可以从这份有限的书单中,感受到阅读经典
本书共收录95位西语美洲当代作家(其中有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6位塞万提斯奖得主),涵盖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秘鲁、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巴拉圭、危地马拉和玻利维亚等国。内容上涉及“爆炸文学”“爆炸后文学”和世纪之交的“西语美洲新小说”。按照“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丛书的体例,每位作家有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第二版)(语言学文库(升级版))
本书在综合考察中外小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小说的艺术”,从小说家身份、小说的真实原则、小说的想象特征、小说的理性控制、小说的情感传达、小说的叙述策略、小说的张力设置、小说的叙述视角、小说的细节处理、小说的语言选择、小说的篇幅与分类、小说的发展与演变等角度探讨小说艺术的特色魅力,从不同角度打开小说艺术的秘密之门,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