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
《全真道研究》第十辑共收11篇文章,均是运用了新材料、新方法且富有创见的文章,代表了当前研究全真道的学术前沿。所收录文章主要关注了王重陽全真修行之道、全真教與趙復北上時代的儒學格局、明代南京全真道士尹蓬頭考、道教女丹在明清時期的發展、嶗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中的地位等内容。作者为各高校研究全真道的知名学者、青年学者。
梳理明清宫观山志繁盛的社会背景及发展概况。分析明清宫观山志的编纂群体、编纂缘由、编纂目的、经费来源等问题,梳理其基本面貌;考察其刊刻、损毁、传播、存佚等问题。明清宫观山志的体裁与义例。(1)分析归纳平列门目体、纲目体、辑录体、纪传体、史志体等宫观山志的体裁特征;(2)解读其编纂义例。明清宫观山志在道教学方面的价值。(1
《江西道教通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江西道教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及其价值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研究、探讨和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江西道教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江西道教文化的历史地位、江西道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
本书为李卓吾编选王龙溪讲学言论,并加以评点而成。王龙溪(1498-1583)名畿,字汝中,浙江山阴人。王龙溪为王阳明族子,是王学的重要传人。王龙溪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因阁臣反感心学,不就廷试而归。后官至南京武选司郎中,以讲学为人所忌,罢归。王龙溪在王门的地位确立于所谓“天泉证道”中王阳明对其“四无”说的肯定,人
八仙是中国文化中的奇观,存在形式多样,文化特征多元,用传统“典型形象”“主题”的阐释套路难于释读。本书将八仙视为宗教内外文化势力选择书写又为中国传统社会各阶层利用共享的文化资源,追踪其“写神话”的隐秘动机和心路历程,动态还原了宗教圣者神话的建构史,旁逸斜出的故事系统生长流变史和文化艺术变迁史。作者对宗教和文艺之间有关八
本书将地方历史碎片放入整个历史大图景中进行观察以确认这些碎片在其中的位置以及这些碎片互相之间的关系。同时参考多样的数据,包括道教内部文献、官方史料、地方志与宫观志、碑刻文献、笔记、小说、传说故事以求得到不同角度的叙述与观察,从宗教内部与外部搭建分析架构。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代表一种对地方道教的观察角度。第一部分
本书列入浙江省2019年度后期资助。全书考察道教仪经用字特点,辨析俗讹字,分析用字规律;从宗教、民俗、文化等多种角度考释仪经疑难词语,厘清疑义;将仪经语言与儒、释其他文献语言作参照,辨考仪经词语的源流演变,包括词源溯求和义源梳理;分析仪经词语的构造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描写仪经部分具有特点的词汇类聚体,初步揭示道教仪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