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所的年刊,主要发表关于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即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宗教政治学、宗教经济学以及当代宗教等学科的译文、研究论文、研究综述和书评等。本期收入了13篇,包括宗教社会性及其表达、宗教经济学导论、南方市基督徒伦理调查等。
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光辉和灿烂的时期。它具体表现为:一是理学的形成和儒学各派的互争雄长。二是学校教育的大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三是史学的空前繁荣。四是公私藏书十分丰富。五是文学、艺术的繁荣。南宋亦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辉煌的时期,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
民族与宗教关系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宗教属于精神信仰形态,民族属于社会族群形态,因此,民族和宗教并不严格对应和同步发展,但二者又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即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宗教融汇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理
宗教学概论(藏文)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自然神论思潮是连接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与近代理性主义的重要桥梁,而要对自然神论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就不能不提到约翰?奥尔在1934年出版的《英国自然神论:起源和结果》。该书表现出惊人的历史观和全局感,视野开阔,引证丰富,上溯至前基督教哲学,下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宗教现代运动,对于自然神论的起源及影响进
人类造出了神,就有了对神的事奉。中国古人事奉天,基督教事奉上帝,其他民族也各有自己事奉的对象,事奉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献祭是事奉,按照神抵意忐行事,是更高的事奉。事奉,从尊信神祗这一方面说,就是“宗”;从事奉过程和达到的效果这一方面说,就是“教”。本书卷《神抵论》讲什么是“神”和“神”的演变;本卷即第二卷《事神论》讲的是
《青藏宗教认读》是张世文继“认读青藏丛书”《青藏生命认读》、《青藏社会认读》、《青藏人文认读》之后的又一力作。《青藏宗教认读》对青藏的宗教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内容包括:民间心态小引;青藏民间心态的生成;青藏宗教精神的民间心智回向;青藏宗教精神的社会学回向;青藏宗教本体论认读;青藏宗教的哲学精神构成等。
本书是21世纪全国民族地区院校协编教材系列之一的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世界主要宗教简介、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民间宗教、邪教与宗教的区别、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等内容。
《蒙古民族文物图典: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为“蒙古民族文物图典”系列丛书之一。系统地论述了蒙古民族的宗教文化,以图录的形式反映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的演变,内容包括萨满教古老信仰与崇拜,喇嘛教与蒙古人、喇嘛教的佛具、喇嘛教造像极喇嘛教文化的印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17世纪出现的自然神论之争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收录了这场争论中有代表性人物的名作。包括约翰·托兰德的《基督教并不神秘》、马修·廷得尔的《基督教与创世同龄》、托马斯·潘恩的《理性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