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煤炭支撑起了生产与生活的能源需求。然而煤炭是一种碳排放量很高的化石能源。要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能源的替代更新是治本的方法。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目前解决煤炭的碳排放的两种方法:一是将它与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相结合,使其能够清洁高效地燃烧;二是将其作为一种新
本书基于采矿技术科学和力学基础知识,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方法和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案,通过对抚顺西露天矿蠕变-大变形滑坡体边界综合判定、隐患体综合观测及短临预报、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所得结果为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蠕变-大变形高陡边坡选择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判据,取得
本书围绕风氧化煤岩变异特性、巷道围岩失稳垮冒机理等科学问题,以典型矿区风氧化巷道围岩失稳垮冒控制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风氧化岩石力学属性及矿物组分变异特性、不同风氧化程度岩体本构方程与强度参数衰减模型、风氧化巷道开挖卸荷剪胀扩容力学机制、风氧化程度分级评价方法等理论成果。采用自主研制的风氧化富水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相似模拟实验
本书立足于金属矿山采空区综合探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主要分析了金属矿山采空区的形成与特征,综合分析了电法、磁法、地震波、地质层析成像和三维激光等探测技术在金属矿山采空区的适用性,总结了各种方法的探测机理和特征,分析了探测参数优化处理手段和现场试验结果,并得到了基于采空区三维精确建模,实现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动态分析。
全尾砂深锥浓密絮团行为与脱水机理研究
本书是煤矿开采方面的专著。综放开采的多放煤口协同放煤方法及煤岩识别技术是实现综放工作面自动放煤或智能放煤的关键。本书以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为手段,研究了多放煤口协同放煤条件下的放煤方式、放煤口宽度、以及煤岩运动特征等对顶煤回收率和放煤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多放煤口与单放煤口条件下的放煤效果,建立了多放煤
中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年度报告2020
本书针对我国采煤沉陷区普遍面临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围绕其多维关系演化规律及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介绍了我国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研究了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多维关系及演化规律,分析了我国东、西部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社会”多维系统的差异。研究了采煤沉陷区生态风险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
露井联采矿区的用水水源多元化,用水相关技术体系及环节多样,表征指标复杂多变,因此亟需反馈调整优化。本书以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安家岭露井联采煤矿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煤-水协调发展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建立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动态跟踪评价体系,并开展评价与反馈,基于云服务开发了煤-水协调发展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管理系统,研究
土壤是生命之基。土壤重构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核心和关键。本书介绍土壤重构的作用、理念、原理与技术。从土壤发生学、仿自然地层和仿自然土壤的视角,阐述矿区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内涵与理念。土壤重构的实质是单元土体的仿自然四维构建,其中复垦土壤剖面构型及关键层构造是关键。广义的土壤重构界定为地貌重塑、土壤剖面重构和土壤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