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指导书可以作为地质学、环境学专业等本科生土壤及土壤化学课程实验教材或工具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指导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野外观察采集方法、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土壤元素赋存形态提取分析方法以及土壤吸附模拟实验方案。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原理课程实习、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学习、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实习等。
《土壤水盐动态预测及调控》系作者(孙妙仙)多年从事土壤水盐动态研究的总结性成果。本书在总结多年水盐动态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土壤水盐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物理模拟与计算机模拟、定位观测和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土壤水盐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建立了土壤水盐动态中长期预测预报的理论和
《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及防治》依托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盐渍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课题,针对新疆地区典型盐渍土,通过大量的室内外试验和调查,分析了盐渍土的特殊性质及影响因素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及防治》共分为7章,内容包括第1章盐渍土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组织结构及在新疆地区的分布状况;第
《土壤侵蚀学》在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土壤侵蚀科学的研究成果、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教学特点编写而成的。《土壤侵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土壤侵蚀类型与分布、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与冰川侵蚀、化学侵蚀、人为侵蚀、土壤侵蚀区划、土壤侵蚀监测预报、土壤侵
《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是一本服务于土壤调查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工具书。全书共分15章,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有机物质的分析、全量组成和各种化学性质的测定,以及强酸消化元素、土壤氧化物、原生和黏土矿物鉴定、土壤微形态薄片制备和鉴定等多用于土壤发生和分类研究的方法。此外,还对野外土壤鉴定和原位测定所常
《基于GIS和RS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RS)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技术,特别是以土壤侵蚀预测预报为例,介绍了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的信息提取和空间分析等实用技术,最后介绍了土壤预测预报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为适应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发展,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编著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概论》一书,在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成果和治理经验,力求全面反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基本形态、泥沙及其运行规律、水土保持发展历程、水土保持防治技术、科学研究成果、水土保持监理与监测、水土保持重点项目
刘增文、吴发启主编的《水土保持实验研究方法》综合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课程实验,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设计。其中,操作技能类实验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科学认知类实验以分类识别、鉴定标本和参观模型为主,如植物、种苗、岩石矿物和土壤标本、水文和侵蚀模型;科学验证类实验的目的在于通
张光灿、胡海波、王树森主编的《水土保持植物》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教材从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入手,在介绍了水土保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分布与调查设计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主要水土保持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种类的形态特征、分布与习性、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