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位女性地铁管理者所写的20年地铁行业观察手记,也是国内第一本写地铁管理经营、地铁文化生活的“地铁之书”,引领读者跟随她20年参与地铁建设和经营的事业,也跟随着中国地铁高速发展的黄金20年,去了解“地铁是什么”“工作是什么”乃至“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什么”。书中传递出的工作理念、管理心得和生活热情,展现出一位怀抱理想、与时代同行的“地铁人”,一位现代职场女性的魅力人生。
一本书了解你每天乘坐的地铁是如何经营管理的。万花筒般的地铁运营妙法,当洞察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工作就是你的实验室!
地铁是城市里的无名英雄。不仅是出行神器,也是艺术空间、公益平台,更是商家投放广告的“香饽饽”,也许你已经知道:粉丝为自己的爱豆打call,绝不会放过人来人往的地铁站。
一部女性管理者的企业管理指南。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性管理者,不断发掘自己的热情和才干,完成从建设者到管理者的转型,见证今天的Woman Power!
1
这本书的书名显然带有
一种强烈的动感和较为强劲
的冲击力。
《地铁南北 思考东西》
。
一看到这个书名,你立
刻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四通八
达的地铁在地下呼啸穿行,
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
情感也在随着地铁的运行而
四处奔突。
2
作者陈潇的角色感很强
。
她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极
其清晰。
她是一名“地铁人”。
“地铁”是她大学毕业后
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迄今
为止所拥有的唯一一份工作
。
地铁,是她的职业生涯
的原点和起点,也是她事业
和生命的重心与中心。
3
很少有人会把第一个职
业就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也很少有人会把第一个
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去
投入地热爱。
但陈潇是。
她从走进地铁的那一刻
起,就把自己和地铁完完全
全地融为一体。
4
她在地铁工作了整整20
年。
这本书,是她和地铁相
伴相守20年的生活记录、工
作记录、思考记录、情感记
录、生命记录,也是她和地
铁20年共同的成长记录、发
展记录。
5
陈潇和地铁有诸多相近
和相似之处。
或者说,她和地铁在性
格和性情方面颇为契合。
地铁外表看上去,是工
科生,技术型的。
陈潇也是工科出身。
地铁是“人文地铁”,有
情感,有温度。
陈潇喜欢读书,内心里
也很文艺。
6
陈潇是带着感情、带着
热爱进入地铁的。
陈潇是女性,她有着女
性所特有的感性、温润、细
腻。
当她开始动笔写这本书
时,她也是先自由地循着温
馨、温柔的感情的通道进入
。
她为本书的第一部分起
名为“随行随思”。
她以清新、随性、自由
的笔触记录了她写作此书的
全过程。
她把自己能够写成这本
书的动力归结为两个字:“
真爱”。
7
地铁是陈潇工作的位置
,也是她生活的位置。
对于她来说,地铁即生
活。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相遇
相予”中,第一站即是“生活
之美”。
地铁的“生活之美”,并
非地铁本来就具有,而是她
和伙伴们用爱赋予、用爱创
造的。
她的心里有爱、有善、
有美。
她希望地铁线网能够编
织起“更密的协作网和人情
网,最后我们都在这张网中
被守护、被温暖、被善待”
。
她和伙伴们用心策划每
一场文化活动,用地铁这条
线把南京璀璨的文化珍珠串
联起来。
她和伙伴们精心创意设
计一张张地铁票卡、一件件
文创产品,用美好增加乘客
对生活的热爱和生活中的“
小确幸”。
增加乘客的小确幸,其
实,也是增加自己在生活中
的小确幸。
“绞尽脑汁创模式”虽然
看上去有些辛苦,但她的内
心里则满是“欢喜”。
8
一个内心充溢着热爱的
小女生,脑子里必然会在热
爱的催生下萌发出许多奇思
妙想,并积极地去付诸实践
。
于是,我们看到了她和
伙伴们绘制的“新地图”。
“新地图”将地图的普通
导航功能转变为聚焦不同客
户群体 的生活服务资讯展
示。以地铁线网为主干,地
铁站点为群落,站 点周边
为神经末梢,将日常生活包
括的餐饮、购物、文化、娱
乐、 旅游、行车、健身等
黏度大的生活服务内容进行
细分,架起商家 与地铁乘
客之间的信息桥梁。
当她在想“人”“时间”“空
间”是不是地铁经营的三大
法宝时,我们看到了在“地
铁里的一平方米”中进行的
各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当她脑子里确立了“地铁
媒体”这个概念时,2022年
底南京地铁携手新华报业集
团开展的“让春联‘跑’起来
让文化‘动’ 起来”的文化活
动便线上线下大大地火了起
来。
她还费了很多脑子去研
究南京地铁资源开发的“互
联网 ”。
陈潇的想象是无际的、
无界的。她喜欢混搭,喜欢
跨界,喜欢尝试,喜欢实践
,于是,她收获了“第二站”
中的许多“经营之趣”。
9
就“地铁是什么”,陈潇
有许多思考。
很多思考是自问自答式
的。
恰恰就在这关于“地铁是
什么”的无数种自问自答中
,催生出了许多关于地铁管
理的创新思考和创新实践,
摸索出了诸多有效的地铁管
理之法。
陈潇毕竟是工科生。她
的思考并不都那么感性,当
涉及地铁管理时,她的思维
逻辑极其谨严和缜密,并且
显示出了她超乎一般人的专
业高度和专业水平。
在第三站“管理之法”,
她说起数据、品牌、标识,
还有技术要求与规范时,表
情中有一种特别的专业人士
的严肃,同时,又透露出一
种隐藏不住的小小的自豪与
骄傲。
10
在陈潇的价值观念中,
人居于核心地位。
她崇尚“以人为本”。
尊重人,理解人。
地铁所做的一切,都是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这当中的“人们”,当然
也包括“地铁人”自身。
她有热情,同时,也有
面对未来,包括面对各种风
险和挑战的冷静。
陈潇柔中有刚。
她知道自己和地铁人很
平凡。
在本书的最
陈潇,1981年生,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南京地铁工作20年,从地铁一号线建设开始,先后参与地铁的运营筹备、设备管理、对外咨询、资源开发、媒体经营、品牌建设等工作,资深地铁经营管理者。
序言/戴珩
引言 一份礼物
PART 1 随行随思
用美好起航
期待与灵感重逢
像奔跑一样酣畅淋漓
拥抱每一个“现在”的自己
人生在途,用心看景
自律给我自由
我心由我
照亮你的一盏灯
轻舟,方可过万重山
爱与接纳
PART 2 相遇相予
第一站 生活之美
穿过人群的你的手
做“串联珍珠”的地铁线
票卡,不一样的烟火
持之有物,寻之有情
工具变玩具,物品变商品
用心读人,用情造物
市场蓄能,科技赋能
地铁文创 FUN肆生长
满心欢喜造产品
绞尽脑汁创模式
永不过时的“4P”
“隧道牌”万花筒
“文化创意”的延长线
第二站 经营之趣
“地图”是一把钥匙
地铁里的一平方米
来过,而后相忘于江湖
拉开地铁里共享经济的大幕
“刚需”是王道
今天我买的是“心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无心插柳现新机
跋涉“三万里”只为一场繁花
我与“信息传媒”的深度对话
是危机,也有转机
“增寿”与“铺广”
“降本”与“优本”
“创意”与“提质”
传统媒体需要一条“鲇鱼”
下场找客户 本手变妙手
地铁里“长出”的资源
2015年,我眼中的“互联网 地铁”
当地铁邂逅互联网
在今天,仍不过时
给传统资源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风口的“风筝”
追求极致的“完美产品”
天马行空的“诺亚方舟”
“断”或“不断”的两难
第三站 管理之法
地铁是什么?
藏在“微数据”里的智慧
“找准问题”和“找对办法”
“标识”无处不在,“改善”永无止境
三套系统、一套方案
标识覆盖“246”
定点诊断“345”
“品牌”是一种思维方式
品牌=点 圆=打靶
“人文地铁”品牌的“龟背图”
建品牌大厦,做品牌“大我们”
“搬运工”和“深加工”
只搬运知识,是“无效做功”
学术“论文专刊”的点睛之笔
书中自有“启发”在
从“标准化”升级到“做标准”
给自己一朵小红花
每一幕都值得被记录
第四站 平凡之光
仪式感就是……
工作和生活的协奏曲
“我”也可以为地铁“代言”
“自己人”红利
“评优”VS“扶弱”
做“勇者”,不做“孤勇者”
“沉默的螺旋”
“舆论中的弱势”呼叫支援
机长的一万天
机器替代&机器共存
个人权威&团队合作
用加法做管理&用减法做经营
敬畏人性&敬畏自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