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了城乡差别,感受到贫富差距,也感受到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本书为中山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心得及调查报告精选,反映出大学知、学、行的教学和办学理念。大学生们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优势,为实习地的教育、旅游、生产和生活服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
博雅项目的实践教学基地已经从初的由张和清教授主持的映秀站、由罗观翠教授主持的水磨站以及由周大鸣主持的南坝站,发展到如今地跨三省十地十四个站点的教学实践基地。本书是对以上地区的一种深描调研成果。
序
博雅项目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本项目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发扬博雅教育精神,旨在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公益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迄今为止,博雅项目已经开展十年。2008年,博雅项目开始筹划,并在2009年首次开展,当时被称为博雅教育汶川震后社区重建计划科研考察与志愿服务活动。博雅项目的初心在两个方面,一是雪中送炭,为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立德树人,通过在当地的科研考察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经过十年的发展,该项目现以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特色为基础,从开始重点关注灾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逐渐将调研领域扩大至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婚姻家庭,甚至是扶贫工作、基础教育等方面。经过十年的积淀,博雅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博雅项目的实践教学基地已经从初的由张和清教授主持的映秀站、由罗观翠教授主持的水磨站、以及由笔者主持的南坝站,发展到如今地跨三省十地十四个站点的教学实践基地。在十年的探索中,在学校领导、学院老师以及校外社工站点的支持下,博雅项目结合人类学专业知识,将学生培养和灾区重建的研究与服务相结合,逐步探索出学生-学校-社区互动的服务实践育人新模式。博雅项目的教学模式和服务成果吸引了中山大学各院系专业的诸多学子参与到项目中,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们采取成果集的形式,展出博雅项目的成果。此成果集摘录了博雅项目活动开展的十年里,学生们在田野调查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部分成果,内容包含当地基础设施的灾后建设、民族习俗、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婚姻家庭、民族特色建筑、灾难记忆、扶贫工作、基础教育等方面。这些成果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融合多学科的研究视角,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共同合作完成的。这既是对过去十年成果的梳理,也是对项目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恳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导!
这次博雅项目十周年的总集,不仅仅是对过往历次活动沧海撷珠般的挑选和整理,更是对整个项目提纲挈领的总结。是对每一位中大学子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公益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真正恪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大校训的殷切希望。博雅项目已然进入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有成长有收获也有挫折。能够坚持十年举办博雅项目,并将博雅项目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实属不易之事,在此要特别感谢学校和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为博雅项目付出的努力和支持。当然,博雅项目的成功还离不开全体师生对学术的钻研,对传统的敬畏,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我们热忱希望每一位志愿者都能践行德才兼备,家国情怀,领袖气质的中大人才培养方针,在田野中,在社会中,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期望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十年成果集能让大家看到我们十年的磨砺、十年的努力!
周大鸣
2018年6月15日
周大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第七届社会学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委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1)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2014)(2)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3)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4)获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2011);(5)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人才计划(2004);(6)马工程教材《人类学概论》首席专家。
目录
部分 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龙脊古壮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多元主体互动
再造尔玛北川羌族文化重构的思考
高定民族融合之路
第二部分 粤桂乡村调查
乡村变革下的宗族文化重构与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绿耕社工站对仙娘溪村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
乡村旅游业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织
第三部分 站点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
连南社工站介入妇女儿童生活方式的服务研究
汶川启创·水磨社工站介入震后旅游宣传的服务研究
汶川启创·水磨社工站介入居家养老的服务研究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