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贯通陶尔夫和刘敬圻的学术精髓。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笔下有了表达和多样的呈现,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宋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从深度上推进了宋词史的研究层次,也从广度上拓展了宋词史的研究领域。
《南宋词史(套装上下册)》以天然的多元互补和繁复开放的优势,令读者感受到宋词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对研究古代文学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来说,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积淀著作。
《南宋词史》丛书贯通陶尔夫、刘敬圻的大家精髓,整套词史清晰地展现了南宋词史的生命构架,将宋词的产生、发展、艺术特色、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等进行了多样赏析评说,呈现了当时相关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文学风格等社会意识形态。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宋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深度上推进了宋词史的研究层次,广度上拓展了宋词史的研究领域。全书以天然的多元互补和繁复开放的创作意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令读者感受到宋词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南宋(1127-1279)是中国词史发展的高峰期。为了对这一时期词的发展演变能有较客观较深入的了解,我们不惮浅陋,试将这一段词史做一初步梳理。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独立的王朝,又与它之前的北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是观察与解读南宋历史的逻辑起点。令人遗憾的是,南宋王朝没有肩负起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它既未能维护自身的独立与领土完整,更没能高扬起收复北宋被占领土、实现国家统一的旗帜,而是在扩张者面前步步退让,最终退到南海中去。南宋君臣,义不帝秦,蹈海而死,既可歌可泣可悲,又令人扼腕叹息。
南宋的灭亡是因为它继续执行北宋的妥协投降路线,违反了历史的逻辑而重蹈覆辙。作为当时诗体形式之一的词则恰恰相反,南宋词不仅在词艺探索方面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乃至攀上词史峰巅,而且自始至终响彻了反对妥协投降、力主反攻复国的强音。不仅在当时有气壮山河、振聋发聩的效应,即使在整个文学历史上,也是极其辉煌的一页。
从中国词史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大体上经历了兴起期、高峰期、衰落期与复兴期等四个不同历史阶段。正是南宋词的庞大存在及其气象万千,将词的创作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据初步统计,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共收词人1494家,词21055首。其中,南宋词人约为北宋词人的三倍。不仅如此,南宋还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有重大贡献与重大影响的著名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以及宋末元初的王沂孙、张炎等。
就南宋词本身的发展来看,也大体上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四个时期归结为:词坛的转型期、词史的高峰期、词艺的深化期与宋词的结获期。当然这四个时期的断限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还有一些明显的相互交叉与重合。时期的命名也未必准确,不过借以概括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而己。
陶尔夫(1928.9-1997.5),四川盐亭人。1948年参加东北地区林业系统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毕业后赴黑龙江大学任教。教授,黑龙江省文史馆馆员。主要著作有《北宋词坛》《南宋词史》《晏欧词传》《姜张词传》《增订注释全宋词·吴文英词》《梦幻的窗口梦窗词选》《宋词今译》《说诗说稗·说诗篇》等。
刘敬圻(1936年生人),山东邹平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赴黑龙江大学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导9币。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小说,词史。首届国家教学名师。
深化与拓展
前言
第一章 词坛的转型期
第一节 亡国的哀吟与救国的呼号
第二节 高手云集的南渡词人之林
第三节 杰出的南渡女词人李清照
第二章 词史的高峰期
第一节 张孝祥及其他豪放词人
第二节 辛弃疾与词史的高峰
第三节 后南渡词人群
第三章 词艺的深化期
第一节 婉约词的进展与深化
第二节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姜夔
第三节 史达祖与高观国
第四节 “缒幽抉潜,开径自行”的吴文英
第四章 宋词的结获期
第一节 南宋灭亡前夕的激愤
第二节 灭亡前后的伤痛与悲惋
第三节 绝灭中的抗争与怒号
结语
后记
重印后记
再版后记